当前位置:首页>>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
河北省细胞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Hebei Research Center of the Basic Discipline of Cell Biology
发布时间:2023-09-05
河北省细胞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于2022年12月由河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依托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河北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有长达7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研究中心依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分子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细胞信号和环境适应”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河北省双一流学科等国家和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围绕“动植物细胞信号调控的分子机制”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持续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和独创性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实现重大原始创新和理论突破,培养一批潜心致研的生物学基础学科人才,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高地和创新研究中心。
细胞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总面积超过 14000平方米,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总价值 9000余万,并且被授予河北省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充分具备承担高水平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的能力。研究中心目前拥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激光扫描光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小动物活体三维成像仪、高内涵成像系统、蛋白纯化系统、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析系统、基因芯片分析系统、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以及常规仪器设备 3000余件,其中价值超过 30万的大型设备 100余件。所有价值超过 30万的大型设备全部对社会开放共享使用,建成了大型仪器设备网上预约系统。还建设有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和动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以及国际化标准细胞培养室、SPF级小动物中心、拟南芥培养室800平方米、校园农作物网地 3000平方米、自动玻璃温室500平方米、作物快繁温室300平方米、植物高温培养室50平方米。充分满足中心各研究团队的科研和教学需要,为中心实验室的良好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发展目标:围绕“动植物细胞信号调控的分子机制”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综合利用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手段,鉴定新型细胞信号分子,分离细胞响应环境信号的新组分,揭示新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响应机制,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始创新和理论突破,增强河北省在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不断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合作,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河北省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赋能,为河北省和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总体定位:面向现代农业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世界前沿领域,围绕“动植物细胞信号调控的分子机制”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坚持“前瞻引领、需求驱动、多元融合、开放协作”原则,持续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和独创性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实现重大原始创 新和理论突破,培养一批潜心致研的生物学基础学科人才,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高地和创新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聚焦生命学科领域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植物细胞适应逆境的信号调控机制”、“植物细胞响应激素与小肽信号的调控机制”、“动物细胞对铁及高热信号的应激调控机制”和“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互作的级联信号调控机制”4 个研究领域开展系统研究。综合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开展植物细胞对干旱、高盐、高温、低温等多种逆境信号的感知机制和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解析植物细胞适应逆境的信号调控网络;分离和鉴定调控细胞生长发育的新型信号分子,揭示其功能,解析信号转导的分子通路及响应机制;揭示组织和细胞铁离子调节热应激的分子机制;阐明热休克因子在神经发育、脑水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理作用和分子机理;系统阐明微生物引发宿主细胞内级联信号响应的分子基础,全面解析微生物通过调控细胞内级联信号转导改变动植物宿主行为或生理表型的机制。
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53 人,其中教授 26人,副教授 1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中科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 各1 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4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 人。此外,团队教师中 24人次具有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省级以上专家人才称号。形成了一支专业交叉互补、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