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
河北省动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发布时间:2019-04-18
动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原动物学、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室基础上在1982年正式组建,于2005年4月3日纳入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多年来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实验室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功能多肽的发掘与利用、铁代谢紊乱疾病的机理研究、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水产养殖等方面获得突破,为河北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动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坚持以创新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重要问题为宗旨,实验室目前拥有动物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生态与分子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动物基因工程等研究室,能全方位开展有关动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现有实验用房面积3800平方米、仪器设备931台(套)、价值3102.7万元、三十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1台(套)。主要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多功能酶标仪、实时定量PCR仪、液相色谱仪、离心浓缩系统、超景深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这些仪器设备很好地支持了科研实验的正常进行。
以实验室为依托,2000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批准设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获得河北省唯一的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点,2004年增设生态学和生理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批准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为主要的实验室,申报批准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在6个方向中本实验室占两个研究方向)、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国家级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北省生物学强势特色学科、河北省生态学重点学科,这些国家级的学科平台对实验室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发展目标:阐明动物发育过程和生长发育关键事件的分子调控机制,特别在共生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发掘动物抗病原生物等功能多肽,鉴定免疫原性基因及功能蛋白,阐明其结构并加以利用,为生物利用、生物医药的研发设计等提供依据。
总体定位:瞄准动物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国际发展前沿,密切结合国家及省级重大科技需求,围绕动物发育及其调控、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进行以应用基础和技术创新为目的的研究,推动河北省动物学科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任务,为河北省的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服务。
研究方向:动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揭示动物发育与生殖的规律并加以利用,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动物多肽、发育调控与利用 发掘动物抗病原生物、抗凝血等功能多肽,研究动物发育和生殖的规律与调控机制,为有益动物的综合利用和有害动物的防治提供依据。
动物细胞代谢与铁调控机制 研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细胞生命活动、细胞代谢的分子机制及铁代谢信号蛋白的功能与调控,发现新的与铁代谢有关的基因和信号分子,为铁的利用、疾病预防、药物开发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结合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现状,开展资源的调查、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研究,提出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为河北省动物养殖、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1人,其中研究人员40人,管理人员1人。包括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高级实验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4人。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1个,引进/培养河北省百人计划3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
近三年的研究中,实验室新上国家级项目16项(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0项,合作研究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123篇,主编专著5部;获得知识产权4项;获奖6项(含教育部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主、承办大型学术会议7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2人次,设置开放课题9项,固定人员进修学习8人次。新购置倒置荧光显微镜、基因扩增仪、基因转染系统等,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维护及维修,保证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充分满足科研工作需要。